當上主管第一個十年,MJ超級用心帶團隊,一股腦地 (還很自high地) 強迫把自己所見/所聞/所會的,想全部傳給自己的團隊,結果90%團隊成員都跑光了,後來才發現:每個人工作上想要?追求的? 都不一樣。有人追求安穩但求無過、有人追求自我實現、有人追求金錢、有人追求新事業追求成就感、有人追求與厲害的人一起進步…不一而足。
終於慢慢體悟到前輩所說的:領導是一種雙向的藝術(ART),
Aim Right Targets (ART)
Take Right Actions (TRA)
我也一直找不出內心的原因:明明自己就過得很不錯,為何非要去從無到有,再創業一次?我只是覺得:跟著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走就對了。
飛了那麼多國家跟不同區域的富豪或高手合作,總覺得自己很厲害。隨隨便便就能做上百億的營收。帶著這種自High的心情,出來創業多次才發現,以前自我感覺厲害是因為集團的光芒加持,讓我接觸到頂層社會人士與人脈,才有這些動不動百億的營收
#超能力幻覺。
自己出來創業後,這些有錢人或高手,根本不會理我們這種超小型公司的。以前願意見我和我談生意,是因為集團有5000億營收的巨大名聲,不是因為MJ…(我誤以為是因為MJ超級厲害,所以別人才和我談生意,哈哈哈。那個時期的MJ,真是想太多了)
幾次創業過程中,雖然跌跌撞撞,不過1~2億的營收,還是難不倒我。
一次次的創業,後來才發現,我能力再強也只有一個人,頂天也不過就是那幾個億的營收,漸漸才認同其他創業高手前輩所言:事業的天花板來自於創業者本身。
我開始放慢腳步,開始檢討自己…是不是我只適合小團隊作戰?是不是我只適合帶比我年輕的團隊? 我有沒有能力帶上比我強的團隊與整合更多的資源讓大家一起打拚…
加上教學這11年來,與不同的數字力創業家學長姐公司相互交流,看到很多學長姐待人處世比我還優秀,團隊與公司業績也不斷創新高,事業經營這麼忙,還能到處走動到處學習與做公益,例如
Ivy Wang
Alex Liao
Cole Yang
Richard Chih-han Chien
Richard OuYang
陳琦恩
徐偉迪
Hung-yu Claire Chen
蔡明倫
等…這群高手企業家們。
我想和這群優秀的企業家一樣!
所以,這次創業帶團隊的做法也不一樣了…
一位是放棄在阿里巴巴數百萬高薪的小布,為了一起打拚的夢想,在我們的新創公司只拿比一般人好一點的薪資;
另一位是放棄努力20多年在保險領域數百萬高薪的LEO,也願意只拿一般人的薪水加入我們;
貴婦小拉,放棄可以美美在家享受好品味的生活,加入新創戰鬥團隊,一起割傷雙手陪著大家打包出貨;
品牌設計團隊浪哥、Ruby 也放棄了上兆元營收集團的高管Title與優沃薪資,一起加入打拚。
有二位在海外打拚多年的Amy, 盧導,陪著大家一起奮鬥,從無到有建立很多系統與SOP。
還有台灣百萬流量的健談網創辦人汪汪的情義加入…感恩感恩
居然讓這些人放棄數百萬元的年收入,加入MJ新團隊一起打拚,真是萬分感恩啊。
團隊成員都放棄或犧牲了那麼多薪水加入我們,這次我也要做些不一樣的努力,才對得起這群人對MJ的信任:
【1】我將自己的股份無償分享給自己的團隊,因為我堅信錢永遠賺不完,一定要對自己的團隊好一點;日後事業穩定後,讓團隊也能有財富自由的機會;
一個人賺錢獨享可以吃得很飽,一群人賺錢一起分享真心覺得人生能更好。
【2】我要求自己創造舞台給年輕人發揮,教他們戰略、商業、銷售等思維,只給方向,不給如何做的細節(經過25年的全球市場歷練,執行力這塊我真的是超強的),只為了留給他們試錯的空間與學習機會,就這樣,這三個月的學習與試錯,就花了我們近200萬元。果然,「給團隊舞台」短短給個字,價值千金啊。
還好這些錢沒有白花,多數成員們都看在眼裡,私下謝謝我這麼大氣居然花錢花時間讓他們去試錯成長,我聽了好感動,真的有人看得出來我們的用心良苦。
【3】我要求團隊道德水準高一點:絕不說同業的壞話,咱們各憑本事自行成長即可;
【4】我要求團隊服務更貼心一點:把會員當自己家人在經營,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將心比心,做好服務,盡量讓客戶感受到我們努力的方向【貼心、便利與尊榮】
說了這麼多,只想說一件事:有機緣和大家一起打拚,真的很高興。一起加油唷!
歡迎有會員經營、行銷文案專長的高手,加入瑞氏生技團隊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