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管講師:高時薪∕高自由職業 摘錄自:Career職場情報誌 電子報 2014/4/30
撰文◎陳鈺婷
職場競爭激烈,上班族危機感升高、吹起進修熱潮,加上企業對員工在職訓練、人才培育日漸重視,使得教育訓練講師炙手可熱。想開課、上課,就有講師需求,但開什麼課、請誰來教,無不是學問。
上過課的人都知道,公司請來的講師若是演講高手,知識豐富、幽默風趣,學員上課如沐春風;但有時公司請的專家,有學問卻不善表達,上課簡直比上班還累,學員只得把上課當做「出公差」,學習成效有限。
正因為好講師難求,因此兼具產業經驗、教學實力與個人魅力的講師,能夠晉身高薪一族。
從上班族轉任企管講師,雖然工作型態大不相同,但不需要將專業「砍掉重練」,而是某種程度的「職涯再進階」,收入與自由度,都可能比以前更好,因此被視為中高階主管創造事業第二春的好選擇。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高收入」背後所需付出的時間、心力、體力,和收入是成正比的。
教育訓練市場到底有多大?Career企業培訓講師、希望種子國際企管顧問總經理林明樟分析,企業內訓市場每年約有10億元,個人公開班亦有10億元規模,這還不包括成人外語或才藝班。目前企業內訓需求以大企業、外商為主;從產業別來看,除了製造業外,企業內訓最大宗需求仍以金融、保險、直銷等「業務掛帥」行業為主。
林明樟說,多數企業對教育訓練的期待,不外乎「快」、「有效」、「實用」,能幫助企業「解決問題」,甚至希望學員一堂課就能學會全部技巧,並提供具體的工具,上完就能立即解決所面臨的問題。至於以「培養人才」為辦訓練著眼點的企業,比例仍占少數。
簡單來說,好的企訓講師就是要能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要懂得傳授know-how。因此,只要熟悉某個產業生態,能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論」或「新觀念」,就有機會晉身講師。
林明樟說,企業內訓與公開班學員明顯不同。內訓學員8成是職場老手,平常忙於公務,上課多半出於被動。而公開班的學員,則以年輕人為主力,由於是自費上課,因此學習動機強、態度積極。不過,也正因為內訓學員資歷深、課程難度高,故而講師門檻相對較高,待遇也較為優渥。
沒課會餓死,課太多會累死
無庸置疑,企管講師是高時薪工作,但高收入並非一步登天。林明樟說,剛入行的講師,時薪約在2千元上下;累積一定資歷與口碑後,有機會上調到4~5千元;再往上進階的專業講師,時薪可達6~8千元。至於A咖、明星級講師則「待遇另議」,時薪上萬的所在多有。
人氣講師收入高,但高薪飯碗不好捧,有「千萬講師」之稱的謝文憲說,企管講師看似風光,但代價也很高,「沒工作會餓死,工作太多會累死。」內訓講師必須「逐客戶而居」,工作滿檔時每天都得上課,甚至每天奔波於不同城市,上課久站也容易得職業病,辛苦不足為外人道。
林明樟說,大家常忽略講師背後的努力,為了準備1小時的課,事前的準備功夫可能要花上10倍時間,更遑論過去累積專業的長期投入成本。
販賣知識經驗的業務員
擔任企業講師前,謝文憲曾在房仲、銀行、科技業當過業務主管,他的成功轉型,成為很多業界人士效法的對象,三不五時就有人約他吃飯,想請教入行秘訣與經營撇步。7年前入行以來,謝文憲看過無數講師來來去去,「這行競爭很激烈,淘汰率高達8成,入行頭2年是關鍵。」
早先在華信銀行工作時,謝文憲就經常開設理財講座;後來到安捷倫科技任職,被文化推廣部邀請擔任「電話行銷技巧」講師,當時上課時數不多、車馬費也不高,「同樣的工作報酬,當時正職只要花不到1/10心力就能賺到,但我對於當講師覺得興致勃勃,」謝文憲提到入行的機緣。
轉行當講師前,林明樟同樣是百大企業的業務主管,負責歐洲與新興市場業務,海內外銷售經驗非常豐富。他認為,講師一定要有「熱愛分享」的特質,否則待在業界安穩的「舒適圈」就好;有能耐當企管講師的人,在業界的收入地位都有水準以上,講師並非絕對的最佳選項。
至於為何投入企管講師這行?林明樟說,講課可分享個人的知識經驗,幫助他人成長,創造更多價值。但上班族要轉型當企管講師,並不是人人能適應,林明樟強調,講師說穿了也是業務,只不過工作是「賣知識」、「賣經驗」。一定要回到最初「當業務」的心態,接受客戶批評及市場考驗。
勇敢毛遂自薦 爭取開課機會
萬事起頭難,沒經驗的講師如何入門?林明樟點出3條路:一是完全旱地重新開墾,自己摸索;二是先從企業「內部講師」做起;三是參加坊間的講師培訓班。
Career企業培訓講師黃同慶觀察,在企管講師圈中,很多都是產業人轉型來的,例如很會賣保險,後來就專門教人家怎麼賣保險;也有不少講師是人資背景出身。這幾年他還發現,有些剛畢業的年輕人,在學期間就立志當講師;學生時期就到訓練機構打工,從連絡老師、排課、跟課學起,進而攻讀相關研究所,讓自己和教育訓練市場接軌。
林明樟屬於自行摸索入行的類型。38歲跳出來和朋友創業,但創業未果,退而思考「自己一個人能做什麼?」盤點能力特質後決定當講師,但沒預料到講師入行這麼難。雖然是超級業務員出身,但剛開始沒人認識他,只能靠著毛遂自薦,從公開班開始教,還要不厭其煩免費「試教」。
但是累積經驗後,從第一年的上課時數138小時,到去年突破900小時,4年來講師路愈走愈順,邀請企業也橫跨兩岸。他以過來人經驗指出,入行第一年是關鍵,要不斷幫自己找機會,除了勇於自我推薦,也可把上課影像放上網路,或者多發表文章,盡可能用各種方式「讓自己被看見」。講師若連自我行銷都不願意,不懂得「賣自己」,就很難生存。
多數為自由講師,少數開管顧公司
以「體驗式教學」見長的黃同慶,學生時代就在救國團打工,後來成為專業康輔老師。有一次承接政大企家班的新生活動,結識一群企業界人士,因緣際會踏入企業教育訓練領域。29歲就入行,現在還不到40歲,相較同行算是很年輕。為了提高專業度,得到外界認可,他還特別報名職訓局「核心職能講師培訓」,由於是第一屆學員,通過認證後順利接到不少課程邀約,快速累積上課經驗。
在執業模式方面,有些名師會自行開設管理顧問公司,前提條件是本身有接案、業務、服務能力;但大多都屬於「自由講師」,以freelancer的身分,和不同教育訓練單位合作。另外,也有部份是管顧公司的簽約講師。
國內承接教育訓練的企管顧問公司、非營利組織約有300家,但年營業額上億的不到20家,想當講師的人若跟這些單位合作,當然接案機會大,賺錢機會也多。
實力+魅力=超人氣講師
怎樣的人會成為「人氣講師」?依市場供需法則,「稀少性」、「特殊性」是關鍵所在。林明樟觀察,目前業界最缺的是能教策略規劃、或有實際品牌操作經驗的講師。
講師人氣究竟是靠「實力」,還是「魅力」?謝文憲認為,講師上課像是演員在舞台上表演,有些與生俱來的特質,是很難模仿學習的。
黃同慶認為,要成為受歡迎的企管講師,課程要「有效+有趣+有特色」,新進講師應先把「有效」和「有特色」做出來。老闆、受訓單位主管對課程的期待,和人資或學員不盡相同:老闆最在意的是「有效」,但學員最在意的可能是「有趣」。
講師要受歡迎,要有同理心,能和學員產生共鳴,就像黃同慶所說,「同流才能交流」。黃同慶背景很特殊,學生時代不愛唸書,16歲就進社會工作,當過水泥工、監工、承包商,後來半工半讀念到研究所。因為從底層起家,他很瞭解學員不愛上課的心情,因此很容易和學員打成一片。
黃同慶認為,「有特色」不只是教學有特色,還包括講師個人特質、人生經驗「有特色」。坊間有些生命教育的講師,就是因為有特殊的人生經驗,成為熱門的邀約對象,例如深受年輕人喜歡的沈芯菱。
讓人願意聽,而且聽得懂
企管講師的基本功有那些?林明樟認為,首先要有良好的表達能力,能夠臨場應變、掌握現場氣氛。其次是「教案規劃」有系統、有組織。再者,要能不斷精進「教學方式」,最好是生動有趣,而且與產業有關聯,能有個案做引導。
曾開過講師培訓課的黃同慶表示,培訓講師的重點不外乎:○1設計教學內容與方法、○2引領學員思考、○3引導學員有產出。講師口條、表達能力要好,但這是可以被訓練的;學生時代不大會說話,甚至有海口腔、會口吃的他,花了很大工夫自我訓練,如今在講台上變得能言善道。
至於上課的最大挑戰,黃同慶認為,在於如何把自己的知識經驗,用「學員聽得懂」的方式說出。同一套課程講給服務業和製造業,或講給主管和基層同仁聽,用語、方法就要不同,量身定作的彈性很重要。
「一套課程走江湖」容易被淘汰
以往個人成功學、激勵課程,是教育訓練的最大宗,但現在企業人資在規劃課程時,不斷求新求變,企管講師若無法與時俱進,只想靠「一套課程走江湖」,就很容易被淘汰。林明樟認為要站穩市場,必須至少深耕2~3個主題,且能針對客戶需求做調整,還要有高度「服務意識」。
黃同慶認為,講師本身也要持續進修,雖然他專攻體驗式教學,但近年也陸續學習催眠、NLP神經語言學、諮商輔導課程,並且定期參加讀書會、講師社團,和同業交流經驗,「想當有錢人,就要先認識有錢人;想當講師,就要先認識講師,參加講師聯誼社團是入行的好方法。」
黃同慶強調,能當企管講師的人,不見得是領域中的「權威」,但一定要是「專家」,35歲是從業界轉任講師的最適年齡。有志於此的人,不妨先在業界磨練,建立戰功成為專業達人,再轉型當講師,會走得更順利。
近年來不少企管講師往大陸發展,對岸開出的待遇,平均高出台灣兩倍,因此「空間移動力」非常重要。黃同慶認為,台灣的「軟實力」沒問題,教育訓練講師輸出海外華人市場,必然是時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