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到林老師,是在和學生的一次私人聚會上。一位同學推薦我去聽林老師的財務課,還沒有等到我表態,其他同學就開始紛紛附議,向我強烈推薦林老師的課程。 我當時就很感慨,能在財務圈層之外擁有這麼多跨界學生已屬不易,而一次小型的師門聚會就有好幾位林老師的忠實擁躉,其比例之高不得不讓我對這位素未謀面的名師產生了極大的好奇。 後來,在學生孫雁飛的持續鼓動下,我這個不太主動的人,竟然趁林老師在香港考察的期間,非常冒昧地直接約他見面。 若干年後,我一定會感謝那個冒昧的約定,讓我們有了在香港街頭餐廳裡短短一個小時的交談。 席間,林兄談了很多。事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談及的和兒子的相處方式。
為了鍛煉兒子(承勳)的意志力,作為父親的他,會經常帶他一起騎單車。 在酷熱的天氣下騎行,時間稍長,體力就會有極大的消耗。
承勳經常會抱怨天氣太熱,每到此時,林兄都會告訴承勳:“太陽不是我能控制的,請繼續騎。
” 如果碰到大風,承勳抱怨逆風無法騎行,林兄同樣也會充耳不聞,默默地提升速度,告訴承勳:“請繼續騎,風向也不是我管的”。
但是,只要承勳向他提出,自己太累了,是否可以休息一下,林兄都會給予及時回饋,立即停下前行的車隊,做短暫的休整。
我問:為何要這樣處理?
林兄回答:因為我要讓兒子知道一個道理,太陽太曬,風太大,這些都不是我可以做主的範圍,他可以找老天解決,找我抱怨是沒有用的。
但是,只要他問我是否可以休息,我就要立即做出回饋,因為這是我可以做主的範圍。
聽到這裡,我突然想起二戰期間一句著名的祈禱文,“神啊,請賜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一切,請賜我勇氣,去接受我不能改變的一切,並請賜我智慧,去分辨這兩者的不同。”
正是這句話,支撐很多在戰爭陰影下的生命度過了那段最為艱苦的歲月。
在騎行過程中,林兄其實就是通過這些小小的心理暗示,給了孩子最需要的智慧,教會他怎樣去分辨需要接受和需要改變的事項,並在能夠改變的範圍內積極行動,而在無法改變的範圍內停止抱怨。 這正是我最為推崇的教育理念和最為理想的親子關係。 而林兄的這個故事,成了這段著名祈禱文最好的注解。
很幸運,結束了這場短短一個小時充滿啟發的談話之後,我們又有了兩次深入交流的機會。 一次是在北京,我邀請林兄為內地著名的法律科技公司iCourt全體講師進行了一次教學藝術的內訓。 正是這次為期兩天的課堂學習讓我明白了林老師受到這麼多學生歡迎和崇拜的原因所在。當林老師在我們面前展現了一個他們親手描繪的長達數米的學員體驗地圖的時候,我承認,我被震撼到了。 還有一次是在臺北。我利用赴台旅遊的最後一天專程拜訪了林兄位於桃園的辦公地,在他的介紹下,和臺灣最為頂尖的幾位培訓界講師進行了幾個小時深入愉快的交流並獲贈了林兄的台版新書《給兒子的18堂商業思維課》。 回程的路上,我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幾乎是一口氣讀完了這本篇幅不大,卻充滿智慧的小書。 我很喜歡的一位作家曾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之後說過一段話:“在地震來臨之前,我們每個人都在地上拼命的積攢不動產,但在地震來臨之後,我們才發現,原來所有不動產,其實都是動產。” 面對無常,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應該去思考我們和財富的關係,以及財富和子女的關係。 林則徐家中曾掛一幅對聯:“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我們應該留給孩子的,應該正如林兄在書中所言:“為孩子的未來創造可能性,培養他們能打世界盃的眼界與能力。” 在這一點上,我和林兄具有高度的共識。我一直主張,對孩子的教育,應該首先在於拓展格局,其次在於薰陶思維,最後才是灌輸知識和培養技藝。只有格局和思維的培養,才是對他們最好的饋贈。 比如,與其讓孩子從小學背唐詩宋詞,不如吟誦老莊孫子。“大哉聖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峻極於天。優優大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待其人而後行。”未學氣象之恢弘,不可學文字之華美。 而在思維訓練的理念上,我和林兄更是有著諸多的共鳴,在這本書裡可謂比比皆是。 比如,第八堂課《要用長期與機率的眼光做重大決定》,就讓我不能同意更多。 我經常和學生說一個道理:如果你在做事情的時候,總是立足于當下控制成本,實際上就是在控制你未來的收益。如果我們可以多花一千元租住一個市區的房子,為每天的奔波節省下兩個小時的時間去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哪怕這筆錢可能消耗掉了你所有的儲蓄,但是卻為你贏得了更加寬廣的未來。 人與人的區別不在起點,而在拐點。所謂拐點,其實就是每一個細小的選擇。五次不同的選擇之後,人生已是天壤之別。 而影響選擇背後的,就是思維的差異。正是出於對思維的重視,我個人也經常舉辦決策思維、結構思維等私塾課程。 為自己的抉擇增加一個時間維度,用自己未來的收入衡量自己現在重大抉擇之中的支出,僅僅是這一個思維方式的轉變,就會為我們帶來更多的機遇。 如果再能為自己的選擇增加一個概率的維度,就更能幫助我們在人生選擇的關鍵路口抓住機遇,創造更多的價值。 也許,長期主義加機率意識,這就是最為典型的商業思維。 承勳何其幸運,在自己如此年少的時候,就能聽到父親娓娓道來的人生智慧。
但是,更幸運的是,林兄並沒有把商業思維推向極端,而是不斷用各種觀念、文化和心態去調整它的邊界。
比如,不能貪心的拿走桌上每一分錢,要善於分享取得的財富。
比如,錢要花在刀刃上,不能隨意浪費哪怕並不稀缺的資源。
這一點上,林兄曾當面和我說過讓我非常感動的一件事情。
因為自己當年曾經創業失敗,在關鍵時刻有人為自己提供過無私的幫助,因此,林兄在成功之後,也不忘把這份感恩傳遞出去,所以,專門在自己的學生圈裡提供應急借款。
他還專門給我看了一位學生在遇到人生困境,得到林老師説明後充滿感恩的文字。
這種不但要接球,也要傳球的人生觀,才是對商業思維最好的支撐。
很多人,在年輕的時候都夢想擁有巨大的財富,但是,如果僅僅是對物欲的持續不斷的滿足,並不能給人帶來終極意義上的幸福。
真正的自由,並不是家有千金的財富自由。而是在商業思維的指導下,賺取財富的同時,又能依靠正確的金錢觀加以平衡的心靈自由。
誠如我經常給學生的留言:以積財富之心積學問,以求名利之心求道德。
在林兄和承勳的父子對話中,我看到了一個完整的商業思維的呈現,更看到了一種健康的財富觀的傳承。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天使。
教育,因父之名;而陪伴,卻是因愛之名。
我也有一個女兒,在我的生活經歷中,有的時候,不是我在教育她,而是她在教育我。
有一次,我帶她去書城買書,看到書城裡的一句話:“其大無外,其小無內。”
給她解釋字面意思:一個東西大到外面沒有東西,一個東西小到裡面也沒有東西。
她說,我懂了,其大無外,所以最大的是心靈,其小無內,所以最小的是自私。
當時她,只有9歲。 在這樣的對話中,我們彼此教育著對方。
讀林氏父子的對話,我常有此感。
因而也有了衝動,我也會和女兒一起,寫一本人生的對話。 然後,請林兄也為我們的書,寫一篇比以上更為精彩的序言。
2019/9/17于江城武漢
Necessary cookies are absolutely essential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properly. This category only includes cookies that ensures basic functionalities and security features of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 information.
Any cookies that may not be particularly necessary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and is used specifically to collect user personal data via analytics, ads, other embedded contents are termed as non-necessary cookies. It is mandatory to procure user consent prior to running these cookies on your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