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3-0224超級數字力/課後心得(1)
週六日,因緣際會去上了超級數字力完整版,說實話,上課前我還在想,為什麼這個課的金額這麼高,上完後,我想說這個課帶給人生的價值(有形無形),用你想要過什麼樣的人生這個角度來看,上課的費用真的太便宜了。
為了更完整的記錄自己的心得,我將上課對自己的影響,分成三個部分來做整理,第一個部分是在工作上的影響、第二個部分是在個人財務規劃上的影響、第三個部分是對人生反思的影響,不知道有沒有辦法在這幾天都整理完,盡力而為。
(PART1)
財報要看的不是數字,而是數字背後呈現出來的意義!
我們公司因著老闆的關係,每個編輯都得學會一件事,那就是單書損益表(每本書我們都得從選書階段就一路填寫單書損益表到出書後,然後每三個月、六個月得再拿出單書損益表檢查每本書的獲利狀況);而主管則要學會二件事,一個是營運損益表,另一個是從單書損益表判斷獲利影響。
所以在去上課前,自認損益表對我並無太大問題,但也許因為這樣,所以在上課時,可以想見,那個驚訝與原來如此的感受,會有多麼強烈了。
做為公司的高階主管,其中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分析損益表,因為在城邦每個單位得自負營虧,我們用EBIT%來做為最主要的KPI,相對的,你想要有多少年終,那麼你就得在每一年的12/31前拿到多少EBIT%,依EBIT%的高低級距,代表你的單位可以在今年分發到多少獎金。
在沒有人協助的狀況,這幾年看財報,從摸索中我學會了一件事,如何在損益表及單書損益表中,找到方法去提昇各單位的EBIT%,簡單來說,也就是加減乘除的數字關係,想要最後旳EBIT%的結果是高的,其中有幾個數字不做改善,是怎麼樣也無法在這麼不景氣的狀況下拿到好的EBIT%。
自己摸索出其中幾個數字的影響最大,所以以改善這幾個數字的角度去找方法,憑藉的也只是過往KPI數字參考+想要得到較高EBIT%+感覺分析後的調整方式,以此做為給各單位修正以及討論的設計邏輯。
但上完課後,我才更了解,實務上的作法,與數字背後的意義,有著怎麼樣的串連關係,而以往的判斷為什麼有的會是對的,有的卻效果不大。
超級數字力的課程設計角度,老師用的是投資者的立場教大家看財務報表,以做為投不投資的判斷。
但如果轉換一下,把自己當成投資者的角度,重新來看公司的財報,那麼你會先發現值不值得投資,再來如果不值得投資或營運上是有風險問題的,就得面對現實與會發生的問題,因為說穿了,你並不是投資者而是運營者,投資者可以抽手不投資,但運營者不能抽手只能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其中最怕的莫過於,連問題發生在那裡都不知道。
損益表看獲利能力、資產負債表現金為王(但出版來說反而是存貨與應付帳款的對決)、現金流量表則比存活率了(這個我很幸運,不用輪到我去擔心)。上完課後的攻略與方法,請讓我先留在筆記上了,如果有人想要知道三張報表其中的連帶性,以及快速學會如何將財報運用在正確的投資、從財報中找出解決營運上的問題,那麼林明樟老師的課,我認為絕對是首選。
據說,只餘三年了,機會不多,上完二天,絕對功力大增。
*謝謝老師上課過程中不斷設下陷阱,讓我們記住,千萬別變成大媽。
*上二天的課,老師一直送一直送不同的筆記與教材,我想如果看財報,應該要先降成本跟費用了。
*數字的背後還是要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