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到上海參加回娘家』呢?是沒搶到台北的名額嗎?還是粉絲追星要追全套呢?
其實就跟每次參加回娘家一樣:複習知識、刺激自己。
總自以為跟獨孤九劍很熟悉,但實際用起來,才發現劍很重、使起來費勁啊
總自以為很認真奔跑學習了,但牛人同學們的車尾燈,早已又變成了高鐵、再變成火箭上月球
於是激勵自己要持續努力、要瞄準月球,不可以懈怠或放棄。
.
距離MJ老師首次在北京開數字力不過兩年,有個同學上過課後,持續線上線下的分享與繼續學習,辭掉穩定的土木營造業,現在累積的付費學員已經超過千人。
我這次複習財報時候想要一次讀好讀滿幾十家公司財報,就是用簡書上面的《曉燕讀財報》作為開場。固定的格式:
1.每次選定一個行業的幾十家公司
2.先用ROE選出前段班,篩掉OCF為負的前段班
3.從毛利率、費用率、週轉率中選出經營能力較佳的兩三間公司
4.再針對這兩三間使用獨孤九劍,了解營運模式
5.最後統計該公司過去兩年的股價起伏,了解進場的時機
2019年台北回娘家時,看到MJ老師選出幾間中國公司讓大家從財報中認識他們。我的感覺是驚慌的:這麼多公司,往後想複習的時候,該怎麼茫茫大海撈針啊。又不像台灣有0050做好了初步篩選,只要看五十間公司就可以了(然後自己問自己:啊只有五十間財報,你就是有讀完喔)
用行業做區隔的方法,不但可以有系統的篩選,讀起來壓力比較小,畢竟是有多少個行業,了不起幾十個。而且每次精選一個行業,對於了解行業知識,也比較有方向。
.
參加回娘家活動,我最期待的就是聽同學分享,畢竟大神太遙遠,同學最真實。
2017年聽林玫秀學姊說過他在上數字力之前,花了上百萬元跟著操盤老師學習,但是收穫都沒有學費只有百分之一的數字力課程大。王誠一學長提到民國84年開始投資股票,來去一場空,用財報篩選後才避掉地雷熱門股。
2018年楊斯棓學長發起的《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活動,用按摩椅、阿嘉鮮奶跟鳳梨王鳳梨乾成功的掀起一大波讀財報分享風。
.
這次在上海也有幾場分享
長居香港的劉達,是樂於分享的小夥伴,我幾乎每天都會在微信上看到他分享的上課摘要或心得。這次他講了個流動性的概念,為什麼牛人的學習比我們更有效率?以財報的資產負債表系統為例,輸入的高價值信息就像是為自己的大腦信息系統投資,當信息資產增加後,不但可以輸出增加價值、更可以強化對其他輸入的使用。
我震撼的不只是這個概念,而是同學們真的做到老師說的『學什麼都好,但要建立自己的理解系統,把每次的新東西都放到系統裡去,用自己的話重講』,記得2017年分享的學長姊們也都是提到自己的系統與指數化邏輯。
系統化,我做得不夠多。
2018年中國基金操盤排行19的吳鋒,我本來不理解,基金經理人上我們這種小白財報幹什麼,但他提到團隊分工就讓我眼睛亮起來了,團隊內有研究總監與投資總監
研究總監:對確定性的追求,講究的是宏觀視野
投資總監:對概率性的追求,講究的是資產配置
身為操盤手的他,上過課之後對於財務安全,平衡與風險的管理更有領悟。
凡事往深裡做,做得深了體悟就更多。
.
除了親眼目睹牛人風采、看到很多熱情的同學(我幫同學們扛了一皮箱的福哥書過去,買空了兩家網路書店)、還跟全棧營的烏龍明月小姊姊打了招呼(很不要臉的叫人家小姊姊,本人比照片更漂亮,眼睛水汪汪)
到上海前,我以為自己學得不夠多;到了之後,我才體會是做得不夠多、實踐不夠多
我最不好的地方,就是對自己太好。
.
給自己一個小小目標,五月要去美國參加巴菲特股東會(還有人要一起嗎?快來快來)
然後出發前,要辦至少四次《台北週五小白數字力讀書會》,教是最好的學,大家一起打群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