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超級數字力」拉開學習年的序幕
關注MJ老師的臉書一年多,終於咬牙報名了2/17的超級數字力課程,上完現賺十億。
我常跟業務同仁彼此分享警惕:能幫公司賺最多錢的單位是業務,能幫公司賠掉最多錢的單位也是業務。我們一個小小B2B行業的業務部門,每張訂單的數字雖不像電子業億來億去,但基本單位也是百萬起跳。一次過度的承諾、一個錯誤的方向,損失的商機或潛在訂單可能就達千萬規模。
如果跟坊間的財務課程相比,7小時的課程收費一萬多很貴。但如果以課程含金量來衡量的話,一萬多的學費超級便宜佛心,根本就是投下一枚硬幣卻買到一整條捷運的概念:不只走得更快、更遠,還能學到如何分析、判斷、思考,甚至規劃一生藍圖的能力。
專業就是時間。要衡量一段學習內容貴不貴從來不是金額的問題,而是時間價值。如果要說花錢參加這個課程能幫我現在服務的公司直接省下多少錢,思考一週計算後的答案是十億新台幣,也就是說這課程便宜到像是送我的。因為我本來腦中對於未來五年要做的所有事情的點子,在上課的過程中全部被打槍,我可以不用到五年後才知道會失敗,相對的更提煉出較有可行性的策略。也就是說在未來五年裡,就因為我上的一天課程,減少的潛在損失 + 增加的新策略加起來就為目前工作的公司帶來十億的效益。並且也清楚意識到,如果能把團隊經營得更強,無形效益轉化為有形營業額完全是可能的事。
太多衝擊經過了一週還沒有消化完畢,但我試著寫出所見所感,並誠心推薦給所有朋友(雖然目前上半年有開的班已經全部額滿,要等下半年再搶名額了)。
解不出數學題常是因為看不懂題目的文字敘述,而非數學不好。同樣的,看不懂財報也是因為被各種專有名詞混淆,其實財務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只要學會「中翻中」,公司的財務內容其實也就是個人生活中會遇到的狀況的延伸及複雜化而已。財報不再是讓人望之卻步的天書,而是滿載著各項寶貴資訊的企業生死簿。以前客戶聊到財務話題都要強作鎮定怕對方發現我不懂,上完MJ老師的課之後,覺得看財報就跟玩桌遊一樣有趣,這些數字不再令人害怕,而是令人感到有趣又好奇,覺得未來遇到什麼財務名詞都有辦法自己找資訊弄懂了。
越是簡潔,越是困難。從早到晚七小時的課程裡,沒有任何一句廢話,真的,沒有任何一個贅字或廢話,超級驚人洗鍊的講課功力,絕對是無數次的練習修正後才能達到的。從頭笑到尾,在輕鬆快樂的氣氛下不知不覺消化掉大把大把的財務知識。在課堂上,就連我這樣毫無財務學習基礎的人,也可以透過老師獨門開發的世界級的教具與團隊合作的催化,在五分鐘內成功地從三十幾檔股票中挑出體質優異的公司,並快速避開可怕的地雷股。
我以前對投資的刻板印象,就是一群不事生產的人在佔努力經營公司的人們的便宜,大戶帶個風向就可以讓個股暴漲或暴跌,令公司灰頭土臉。例如在中部的某老牌設備廠,90年代就是受有心人士透過股市操弄而一夕掛點。但MJ老師承襲巴菲特心法,耳提面命「不是買股票,而是買公司。」值得投資的公司,是正派認真經營,又有長期利基的公司。學習判讀數字的能力,就是要從五年的財報裡,看出這是不是一門好生意、氣長不長、經營績效好不好,以及是否正派。當投資者的利潤來自於「和公司一起成長」,投資就成為一件理性、可預期、並且對於產業發展非常具有正面意義的行為。
MJ老師大方分享人生中的高低起伏,不論成功(出社會七個月就賺到一千萬, 當業務時期最高紀錄努力了三個月成交單筆數十億新訂單 )或是失敗(投資失敗、創業失敗、趴得超慘但都從絕境中再站起來)的經驗,都是常人好幾輩子都沒辦法達到的程度。看似輕鬆笑看人生,背後需要付出多少的辛酸努力呢……更難的是經歷過各種難以想像的險惡之後仍然心存善念,並且樂於分享。我覺得最猛的就是去年當我傳訊問老師報名方式,他竟然說:「我的課很貴,不到30歲的人社會經驗不夠會聽不懂哦,上課很燒腦,沒下決心要專注學習也不要報哦,錢很難賺不要亂花。」哪有人以教課為業但勸學生考慮再三才報名的?後來我才體會到這也是老師能夠成為B2B top sales的關鍵習慣之一。
瞎子摸象好幾年,覺得進步太慢,帶新人的時候更是心虛。去年底咬牙準備了一小筆錢,把2017年設定為學習年,這筆錢只能用在學習上花到光,能上多少課就上多少課,能買多少書就買多少書。我的時間跟青春都在快速消失,不能再緩慢地走。課前看完老師兩本書,已經很震撼。上課後則是完全不同次元的衝擊,還在消化中,覺得自己好渺小,好多以前覺得好像很有創見的幼稚方案都在崩塌。有點不知所措,但內心清楚知道,自己正在成長。
推薦給所有害怕數字,認為自己永遠不可能看懂財報的人。
更推薦給有志從事業務工作或創業的朋友,數字功力直接提升3~5年,立刻對工作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