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觀念是我近七年常掛在嘴邊與很多學習夥伴分享的觀點之一。
#貨幣的幻覺?
為什麼不能因為底薪多3千? 5千元就跳槽?
因為一個人一輩子最重要的40年工作收入,底薪最後可能只佔了工作收入不到30%
#張忠謀先生在2021年時分享經營智慧時說到: 當總經理的人一定要懂Sales&Marketing?
你的人生,也應該有一套自己的Sales Marketing能力
#公司每年研發的產品那麼多,其實最後熱賣的,就只有兩三種?
你的人生是不是也是這樣?協槓了那麼多能力,最能一飛衝天的,可能是你之前看不上的基本能力?到底應該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產品roadmap?
#外包還是自製?
哪些能力應該向矽谷一樣去Leverage, 哪些能力卻只能慢慢積累?關鍵就是如何當時間的朋友? 這件事一直做,做到最後卻一直幫別人打工? 這件事一直做,做到最後變成自己一針頂天的能力,別人又願意出高價買你的服務或Know-How, 如何做決定: 時間站在自己這邊的事
#華爾街過去都是以季為單位,只有少數的公司例外,例如Amazon 是以七年為一個單位,結果AMZ成為全球最大的B2B2C的銷售平台?
這對我的人生有什麼啟發?
#身邊的朋友那麼多,好像每個朋友給我的建議都很棒,我到底應該聽誰的建議?
老闆視角、專業經理人視角.員工視角,這三個視角都有它的道理與英雄用武之地。但是哪一個才是最佳的呢? 最佳的選擇其實是在當下:您自己選了什麼視角經營自己的人生
#在工作崗位上努力了那麼久,一直無法升官?能力也沒有被肯定?我到底是哪裡出錯了?還是別人都誤會我了?
以上是我過去年輕時不斷問問自己的幾個問題,很多問題都很糾結,很幸運地,我大部份的問題都選了對的方向,才能有今天小小的成就(創業、教學、創投)
沒想到困擾我20多年的問題,當時因為好運做了比較多對的選擇。
如果當年有人提點我,那今日我的成就可能又是另一水平?
前一陣子與好友 張國洋 私訊聊天時,才發現 Joe 居然錄了32集滿滿的乾貨不藏私的分享,解惑了我年輕時很多很多內心的小劇場…
而且他的課,短短幾個月就有3500+多位好學的夥伴加入
如果,您剛好也想要 #用經營公司的思維營你的人生?
Ps 前幾週我也付費買了這堂課唷。真心推薦給想挑戰更高人生成就的您,我們在Joe的線上語音課堂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