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投資理論中,有一個術語叫做Beta值,這是華爾街用來衡量風險的方式之一。
一家公司的股價波動越大,Beta值越高,代表投資該公司的風險越大。同理,當一家公司的股價波動越小,Beta值越小,代表投資這家公司的風險較低。
但是,如果有一家公司,它的財務報表表現相當亮眼,卻因為其他外在因素,大盤恐慌性下跌,該公司的股價也從100元狂跌到50元。
那這家公司到底該不該投資呢?
應該會有上過課的同學馬上反應說:“要看財報!”
非常好。
現在假設這個公司的財報並沒有重大變化,公司前景與經營狀況一如往常,而且該公司的客戶群平均分散在不同的行業別(這代表這個公司將風險均攤,沒有仰賴單一客戶。大部份的科技業公司,常常面臨重要客戶突然轉單的大風險,例如Apple突然轉單,某些上市公司的營收與獲利能力便會嚴重受損)。該公司每年的獲利狀況穩定,近五年的 EPS 平均為 5 元,且每年穩定配息 3 塊錢。
如果依照華爾街對 Beta 值的認知,該公司股價波動過大,所以投資風險非常高!但以上述的例子來看,其實這家公司是非常值得投資的對象,因為你每年的投資報酬率將高達6%(3/50=6%)。
所以,在我看來,真正的風險應該重新定義如下:
“風險”是你受傷的機率。
投資之後,你會受傷的機率很高,那就是“高風險”;你受傷的機率很低,就叫“低風險”。
為什麼散戶總是輸?
在股市獲利通常有兩種情況:“資本利得”,與“股息股利”。
如果你是為了賺價差(以資本利得為目的)而去投資某檔股票,為了方便計算,我將例子簡化如下:
以機率的觀點來看,股價上漲、持平與下跌的機率,各為1/3。
假設你的運氣非常好,加上眼光獨到,該公司的股價果真漲了,你還得面對兩個選擇:持續加碼再買,還是現在就賣?
而一般散戶賺取價差(資本利得)的成功機率將會是:
所以我們常常聽到:“10個散戶9個輸。”你要多麼的好運才能達到這個1/12呢?
華爾街甚至有句話是這麼說的:
Bulls make money, Bears make money and Pigs get slaughtered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牛市有人掙錢、熊市有人掙錢,而豬(散戶們)等著被宰。
這也就是為什麼巴菲特會說:“在股市預測輸家,比預測贏家容易多了。”因為大部分的人都輸。
買企業
如果將投資的觀念升級為“買企業,而不是買股票”,你的思考模式應該會是這樣:
我該買什麼企業,才能幫我穩穩地賺錢,供我退休後可以享受生活?
如何買下更多的好公司,像是阿裡巴巴、臉書、穀歌,以及貴州茅臺等等,讓他們替我掙錢?
如此一來,你的理財方式將會變成:
從財務報表中找出還沒有被其他投資人發現的原礦(被低估且價格很低),而不是被動、一窩蜂地的去追求在市場上已經被炒作追捧的鑽石(價格昂貴)。
所以這就是我一直告訴超級數字力學員們,應該要花更多心力去思考與學習,找出那些不論景氣好壞、都能持續賺錢的好公司們,他們在財務報表上的共通點。
當你找出其中的共通點,也就找到屬於自己的投資致富密碼了。
我的心得
我在商場上縱橫數十年,加上自身的財會背景,總結出好公司在財務報表上的共通性如下:
為了方便記憶,我還加上了口訣,上過超級數字力的讀者對上面幾點應該很熟悉,別忘了還可以申請免費回訓再聽一次喔!
雙重利潤
回到一開始的那個例子,那家股價由100元跌至50元的公司,依照傳統華爾街的Beta值計算,這是一檔高風險的股票。
但根據之前的假設,你知道這家公司的內部營運狀況並沒有重大變化,股價下跌純粹是因為市場不理性的恐慌性下殺,這個時候你進場投資受傷的機率很小,所以應該視為“低風險”。
請記得,在投資理財過程中,你是你自己人生中的“風險控制官”。
運用“買企業,而不是買股票”的投資理念,除了降低了風險,還將會為你帶來下圖的雙重利潤:
A 資本利得:透過閱讀財務報表分析,選出好公司,然後在它股價被錯殺、跌深之後才買入。你的持股成本會比別人低,加上這家公司的體質本來就非常不錯,一旦市場回歸理性狀態,它的股價上漲的機會,將會比其他爛公司來得高。
此時你獲取資本利得(賺到價差)的機率也會比較大。
B 被動收入:即使在你投資之後,未來三年股市持續低迷,因為這家公司的體質優良,你一樣每年都能拿到被動收入(固定領取的股息或子股),每年平均報酬率高達6%(3/50=6%)。
不輸
換句話說,“買企業,而不是買股票”的投資理念,可以讓你同時擁有資本利得與被動收入的好處,進可攻、退可守,立於不敗之地。
此時你投資這一家公司的整體報酬率是:
A+ B=可能的價差利潤+6%
這將遠遠贏過其他賭性堅強的投機客,因為絕大多數的投機客只看到A所代表的可能價差(資本利得)。
學會怎麼在“正確的時機”做出“正確的選擇”,比汲汲營營的努力更加重要。
懂得這小小的差異,不只能讓你財富自由之路更穩建踏實,也能讓你活得更加從容優雅……
最後,我將巴菲特的這句話送給大家:
Your profit is made when you buy, not when you sell.
能否投資賺錢,在買的那一刻就決定了,而不是在賣的時候。大家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