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1年6月30日,經中國恆大披露的財務數據顯示,借款總額為人民幣5718億(約新台幣2.4兆),其中2年以內需要償還的借款近人民幣4000億(約新台幣1.7兆)」
比台灣一年的開銷還要大!
台灣年度總預算約為2.16兆,其中國防預算3668億上下。
#答案是完全可以避開的
因為數字力的學長姐一年前未出事時,即強力要求公司將投資的數百億RMB降低水位,在清退後恆大就出事了(#詳對話貼圖)
主要是自High與槓杆過度:靠運氣賺來的錢,最後靠實力虧光。
過去中國企業快速成長的三高模式(高負債、高槓桿、高增速)對意外來襲時(政治/法令/市場謠言/同業競爭/銀行的晴天借傘雨天收傘…)毫無抵抗能力的。經營事業時,此法不可取啊。
同理,運用在個人與家庭理財也是相同的(不要再舉債投資了啊!)Google 一下2021年下半年,南部年青航海王故事,本來靠陽明海運賺了近十億,幾個月過後,變成負債30億的故事。
巴菲特說他能致富是因為搭上了美國的國運。(不要當真唷,因為老巴還有投資與經營的特殊智慧唷)
恆大,本來也是一家好公司,同時搭上了中國的國運(有錢之後,有土斯有財,買間房安頓好家人,總是人生第一的投資選項),但為了快速取得更大的超額成長,選擇了加速槓桿這條險路。
這家公司的投資者有哪些人呢?
#安石集團(Ashmore Group)、
#安聯(Allianz)、
#貝萊德(BlackRock)…
但是,
沒想到數字力的學長姐,
硬是比專業投資人,提早一年就將公司的數百億人民幣及時退出。
我和我的學生,都是普通人,我們只是擁有獨立思考的財務分析能力的人。
這個真實的故事告誡我們:
不要看到名人或知名投資機構,你也跟投。
這樣一搞搞那樣一搞搞,2兆多新台幣可能就不見了。
人生經營、事業經營,您,一定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
看得懂財務,擁有獨立的財務思維能力,總是 #最好的投資能力。
看不懂財報,投資最簡單最僕實的ETF算是 #第二好的投資決定
看不懂財報,投資複雜變化的ETF(例如反向ETF)算是 #最搞笑的決定。
看不懂財報,用線型投資算是 #最刺激的投資決定
看不懂財報,又看不懂英文,投資美股或國外股市算是 #最有愛心的投資決定
【3】 僅有極少數的人能東山再起,大部份的人都是躺著不起。
9月10日,恆大集團董事主席許家印在恒大財富專題會上表示,要確保所有到期的財富產品儘早全部兌付,一分錢都不能少。
許家印在會上稱,「我可以一無所有,但恆大財富的投資者不能一無所有。」
這是一個非常負責任企業家才說得出口的真心話!
擁有這麼好信用的人,未來即使一無所有,與週邊朋友調個幾億元重新再創業,我相信對許先生來話,不是難事,東山再起,對他來說只是時間快慢的問題。
但,如果後來公司真的走向破產或重組一途(至少2.4兆新台幣的債務會減去一半以上),代表所有投資人的資產會減半或歸零(如果破產的話),這些投資者將一生積蓄All-in,人生苦短,時間有限手上的現金更有限…大部份的人,最後可能都是躺著不起。
#打電商,打得阿里巴巴,不要不要的。
#打手遊,打得騰訊,也不要不要的。
這兩家我都是持續5年以上的小股東,
我的私房錢,也是被打的不要不要的。
#打補教,打得新東方變成新西方。
#打明星,打到明星都變法國人或是變成猛男。
恆大,一家公司,富可敵國。
即使天塌下來了,政府也會出手相助。
因為金融界有個不能說的行規:
銀行 #有一點呆帳,那是你家的事,你要好好檢討自己!
銀行 #有很多呆帳,那就是國家的事,政府會好好保護你的。
但,執政的人不同,作法可能就不同,行規有時候不一定能真實出行…
君不見,2008年擁有123位哈佛高材生的那隻熊熊凳破產的故事嗎? 本來(MJ也以為) 美國聯準會肯定會救他的,結果熊熊凳老闆豬頭,牛羊變色,自己害了自己沒拿到諾亞方舟的最後一張船票,就掛了。
中國的執政單位,在經濟佈局上的不可預測性愈來愈高,高到凡人我等無法體悟…說不定,幾個月內恆大,就GG了。
人生沒有對錯,活出自己就是最好的人生。
事業經營更沒有對錯,只要不為惡,穩健經營下去就是最好的事業。